自考《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第五章復習重點
編輯整理: 貴州自考網 發表時間: 2021-03-12 【大 中 小】 點擊數:
第五章 中國革命的新道路
本章重點
1、國民黨獨裁統治的實質和中國共產黨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統治的斗爭的正義性。
2、中國共產黨人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新道路的艱辛實踐和理論,“左”傾教條主義的表現、根源和危害。
3、遵義會議和長征勝利的意義。
4、中間黨派的政治主張。
本章提示
注意了解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下探索中國革命規律的理論創新精神。
重要考點講解
一、基本概念
1、東北易幟:張學良1928年12月29日宣布東北服從國民政府,改易旗幟“。北洋軍閥時代結束,國民黨就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自己的統治 .
2、《訓政綱領》:1928年頒布的規定國民黨一黨專政獨裁統治的文件。
3、官僚資本:和國家政權結合在一起的國家壟斷資本。同外國帝國主義、本國地主階級密切地結合著,成為買辦的封建的國家壟斷資本。是蔣介石反動政權的經濟基礎。
4、中間黨派的社會基礎:民族資產階級和上層小資產階級及其知識分子。
5、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最大的中間黨派及其領導人:鄧演達領導的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第三黨)。
6、大革命失敗后民族資產階級的狀況:總體上附和了蔣介石政權。
7、八七會議: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的中央緊急會議。結束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方針,是大革命失敗到土地戰爭興起的歷史轉折點。
8、“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毛澤東在八七會議的發言。
9、八一南昌起義:1927年8月1日,周恩來領導,是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揭開了土地革命戰爭的序幕。
10、湘贛邊界秋收起義與南昌起義不同的兩個特點: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發動湘贛秋收起義。特點:首次使用工農革命軍旗幟和名號;首次吸收數量眾多的工農參加。
11、大革命失敗后的三大起義:南昌起義、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廣州起義
12、紅色政權存在和發展的根本原因:中國是一個政治經濟發展極不平衡的本殖民地半封建大國。
13、工農武裝割據的三個方面:土地革命為內容、武裝斗爭為形式、根據地建設為依托。
1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了鄉村為中心的思想,初步形成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理論。
15、《反對本本主義》:毛澤東1930年5月發表。主要針對黨內盛行的吧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和蘇聯經驗神圣化的錯誤傾向,堅持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重要性。

貴州自考網課程中心
貴州自考網聲明:
1、由于各方面情況的調整與變化,本網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考試信息以省考試院及院校官方發布的信息為準。
2、本網信息來源為其他媒體的稿件轉載,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內容與版權問題等請與本站聯系。聯系郵箱:952056566@qq.com
貴州自考便捷服務
- 微信交流群
- 微信公眾號
貴州自考網微信公眾號
隨時獲取貴州省自考政策、通知、公告
以及各類學習微信公眾號
- 熱點文章
- 常見問題